『耶稣说:你想,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?他说,是怜悯他的。耶稣说,你去照样行吧!』(路10:36-37)
这是第一个来到耶稣面前找寻『永生之路』的人,正因为所求之事的『尊贵』,连带使得祈求之人受人『尊重』。因为,诸多来到耶稣面前的人,是因为身体的病痛、或被邪灵搅扰;这位律法师却是为了『永生』,他超越了肉体层次而进入了灵魂的境界,对当时的人来说确实不容易。只可惜,路加福音的作者一开始便说:『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。』耶稣当然明白他的心意。
因为他的身份特殊,耶稣的回答也因着他的需要而显得耐人寻味。首先,祂因为求问者的律法师身份,从他所熟悉的领域中予以回答,那就是:『尽心、尽性、、尽力、尽意爱主你的上帝,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。』这是律法,众所周知的律法。但是,因着他的提问,耶稣又讲了一个『好撒玛利亚人』的故事,来为这个诫命作补充;期间,两次告诫他:你照着去行。
这是第一个来到耶稣面前找寻『永生之路』的人,正因为所求之事的『尊贵』,连带使得祈求之人受人『尊重』。因为,诸多来到耶稣面前的人,是因为身体的病痛、或被邪灵搅扰;这位律法师却是为了『永生』,他超越了肉体层次而进入了灵魂的境界,对当时的人来说确实不容易。只可惜,路加福音的作者一开始便说:『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。』耶稣当然明白他的心意。
因为他的身份特殊,耶稣的回答也因着他的需要而显得耐人寻味。首先,祂因为求问者的律法师身份,从他所熟悉的领域中予以回答,那就是:『尽心、尽性、、尽力、尽意爱主你的上帝,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。』这是律法,众所周知的律法。但是,因着他的提问,耶稣又讲了一个『好撒玛利亚人』的故事,来为这个诫命作补充;期间,两次告诫他:你照着去行。
因此,依照耶稣的思考逻辑,『永生』的关键非仅在于爱邻舍、或怜悯人,而是在于对律法的『知与行』。耶稣两度要求他去『行』,就表示对于他的『知』毫无疑问,他是律法师,满脑子都是律法与诫命,他们不仅『知』,还致力教导别人去知、也教导别人如何行。只是,他们自己不一定行的出自己所教导的,耶稣看出了律法师的这一层盲点,特别指教他要『行』出自己所知道的诫命。
在耶稣所陈述的故事中,耐人寻味的是主角的身份悬殊过大:一个祭司、一个利未人、一个却是撒玛利亚人。前两者是以色列群族中为高权重。受人景仰的人物,而另一个却是以色列看作卑下的外族人;故事的『讽刺性』显然高过了其『教育性』,而讽刺的对象除了故事中的利未人和祭司外,还有一位就是听故事的律法师,耶稣要彰显一个事实:
在耶稣所陈述的故事中,耐人寻味的是主角的身份悬殊过大:一个祭司、一个利未人、一个却是撒玛利亚人。前两者是以色列群族中为高权重。受人景仰的人物,而另一个却是以色列看作卑下的外族人;故事的『讽刺性』显然高过了其『教育性』,而讽刺的对象除了故事中的利未人和祭司外,还有一位就是听故事的律法师,耶稣要彰显一个事实:
行出诫命比知道诫命更加重要。
文章取自刘清虔牧师著作『没有道理的真理』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Note: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.